更新时间:2021-12-02 16:51:48 所属栏目:心理 作者:宋采信
近日,有位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上学,引发群内老师和其他家长不满,有人觉得这种行为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,不利于教育,跑车家长回怼后,却被移出群……
从截图中可以看出明显的观点对比——
01
普通家长:接孩子没必要开豪车,应该低调点
有网友认为这是仇富心理的表现,也有网友表示理解,毕竟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心里不成热,甚至可能会因为羡慕而想拥有同等的待遇,但是作为父母的,自知自己的条件如何,担心没办法满足孩子,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。
其实本来是件可以正面教育的事,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就是存在贫富差距的,就是有不一样的起跑线。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,财富也不是幸福唯一标准,如果你也想要,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去获得。
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都非常的重要,所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,人生观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父母一定要起到作用,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在消费中有消费观,对于孩子消费的影响也很大。
家长要引导孩子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,例如学习、品行、技能等,切勿让孩子往追求物质、不良行为等方向发展;其次,家长要鼓励孩子以正当方式,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;同时要注意别让孩子压力过大,防止钻牛角尖,必要时要安慰他,让他放松心情。心理专家认为,孩子有攀比之心是很正常的。
02
老师:会引起孩子的比心理,不利于孩子的教育。
老师表示孩子毕竟是孩子,看到别的孩子有的自己就想要,这种现象容易产生旱比心理,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。
有不少网友觉得,老师和家长是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,但老师不应该直接将家长踢出群——
@江子鸭:这确实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,甚至还可能会让一些特别贫困的孩子感到自卑,但是作为家长和老师,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,教育他们正确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,不敏感,不自卑,不攀比,不脆弱,而不是「掩耳盗铃」的不让别人开跑车。
@努力生活de小老虎:对孩子的教育应该由父母和老师共同完成,不能因为外界诱惑就去限制别人的行为,优秀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懂得平等,明白努力的意义,有竞争,才有动力。
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质变的,家长、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,听之任之,久而久之,就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,但攀比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还起积极性作用。
攀比是不满足于现状,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,它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事实上,孩子提出每一个"我也要……"都是经过缜密思考的,这时家长就要注意正确引导。利用好了孩子的攀比心理,也是一种资源。
当孩子提出越来越多的"我也要"时,建议老师和家长做到"四应四忌"——
应言传身教忌单纯说教;
应合理引导忌过分溺爱;
应培养好习惯忌随心所欲;
应正视优缺点忌厚此薄彼;
03
开跑车的家长:我应该给孩子最好的条件,不存在炫富的因素。
我的钱是我自己挣来的,我的孩子理应享有我捏供给他的条件,我也有理由给我的孩子最好的条件。我的财产和行为都是自由的。我既没犯法,也没违反校规。
@总有被占用的:感觉有钱家长说的很对啊。我们家有钱怎么了?开个跑车就攀比,以后步入社会,比这还有钱的多了去了。这种时候正是教育的好时机。不好好把握凭什么要求人家,就算这位家长同意了,难道以后全世界都要为同情你们的「普通」而做出这些无理的让步嘛?
@黄梓建:自己挣的钱确实无可厚非,发生这样的事情,可能除了跑车之外,或许还有欠妥的地方吧,新闻也无法恢复事件全貌,跑车也许就是反应车主个性张扬的一个物品,事件本无对错,如今作为有钱的一方,能够低调谦逊理解,更加能够促使社会和谐,并不需换车,可以通过沟通和去获得更多理解,同一个学校互相理解。
其实,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,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不平等,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个世间很多东西都是经过自己努力去获得,别人的羡慕不来也无需羡慕,其实开什么车,与其说孩子在不在意,关键是父母在不在意。
有些家长灌输给了孩子,跑车就是有钱,骑车就是没钱的概念,孩子自然而然会有攀比或是自卑的心理,其实,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,孩子的世界并没有那么复杂,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,并且教育的内容一定要合乎孩子的阶段状况,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减少很多麻烦。
声明:本文内容由U12家庭教育特约作者子非鱼撰写,如需转载,请联系小编。
欢迎留言: